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纪念陈兴刚

[日期:2017-05-12] 来源:工会  作者:张扬 [字体: ]

一晃,512地震已经过去九周年了,在那场灾难中许多同胞失去了生命,也包括我们院的王强和陈兴刚两位同事(遇难时年龄分别是30岁和29岁)。地震发生时,他们正在银厂沟进行危房鉴定工作,现场参与工作的四名同事中,有三人被掩埋在了倒塌的房屋之中。及时跑出危房的李时勇(现预应力所)后来成为了我们救援队的向导,为从废墟中救出被掩埋了60个小时的刘明辉(现新技术公司)和另一位甲方人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之所以特别回忆起陈兴刚,更多是因为工作中有较多接触的缘故。前不久还和一些同事聊到陈兴刚,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很难得的人才。身为学结构的工程技术人员,他的难得,不是他在工程结构和检测领域有多高的天赋和成就,而在于他是一个难得的跨领域的双料技术人员。他从事的是建筑工程结构检测、鉴定工作,却对计算机软件、检测设备和数据分析有高度的兴趣和投入,特别是对结构健康检测数据采集分析的痴迷。记得我还在软件中心工作的时候,与陈兴刚有过几次交流和深谈,他很看重和热爱自己的结构专业,对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数据分析又有强烈的兴趣,希望能通过两者的结合做出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东西。看过他的成果和编程能力,的确是一位优秀的人才。在他遇难并了结了他的后事以后,他的未婚妻将他生前自己购买的几十本计算机书籍捐给了我们院的软件中心,希望能对我们有些帮助,其中有.NETJAVEDelphi等编程工具类、硬件接口和一些工程数据分析算法类的书籍。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陈兴刚所具的那种有不断挑战和提升自我的品质。

曾经看过一份资料说,1973年社会学家西蒙与合作者Chase发表了一篇关于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比较论文。首次提出了专业技能习得的十年定律(10 year rule),论文推测,国际象棋大师能够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存储510万个棋局组块,获得这些专业知识大概需要10年。互联网专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或者说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专心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按这个定律的比例计算: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九年过去了,我们院没有人再深入地涉足结构健康监测的计算机采集分析系统的研发。以陈兴刚对结构工程和计算机软件的痴迷程度,以及他对自我更新的那种要求。如果陈兴刚健在的话,相信我们院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一定会有更大的建树。

也许有同学会讲:我们许多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了远远超过了“一万小时定律”所说的时间,但却还没有觉得自己成为了专家呢?其实想想,人们对待自己的工作不外乎这么几种心态:娱乐、职业以及训练。如果我们以娱乐的心态投入工作,让自己的工作状态经常处于舒适区,和你把精力投入到以不断挑战自己职业极限的训练状态、不断探索的学习状态,相信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陈兴刚离开我们九年了,想想我们这些年对工作的投入状态,他那种不断挑战和提升自己的精神,应该值得我们永远地敬重和学习!

 

 

                                                                                 2017.5.12 张扬


现场告别

王强、陈兴刚

救援现场

救援现场

救援现场

救援路途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zy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