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流金岁月 建军八十周年纪念

[日期:2007-08-02] 来源:  作者:刘寿喜 [字体: ]

――老照片珍藏的记忆

 

〔作者简介:刘寿喜,男,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离休干部。1949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第十八政治部,敌工部工作,后任西藏军区干部转建大队连长。1955年转业到地方,曾任省建设厅干部学校副科长,德阳建厂指挥部副总编。1975年调入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任副主任。199012月离休至今,享受正处级待遇。〕

 

人老了,容易怀旧 。最,在整理昔日的老照片中,勾起了对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一段往事的回忆。

一九四九年的秋天,我中国人界解放军,以衡宝战役(即湘南战役)的胜利,迎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欢呼声中,我所在的刘邓大军第五兵团第十八军政洽部属下的一支武工小分队,在胜利完成衡宝战役中的穿插任务之后,又奉命随军的五号首一长陈明义将军率领的一支先锋部队(即以吴忠任师长的第五十二师为主力的挺进大西南先遭支队),从宝庆出发,迅速穿越湘、黔两省,沿遵义、镇雄、洪县等黔、滇、川边界一线的高山密林,日夜风雨兼程,挺进到四川宜宾对岸的金沙江畔。通过强渡金沙江,迫使防守宜宾城的国民党第七十二军起义,解放了宜宾。我军先遣队又继续乘胜追击南逃的国民党宋浠濂兵团,将其全歼于键为县清水溪地区。这一次歼灭战,是我参加的与国民党军队作战的最后一次战斗。让我更加难忘和值得追忆的是:当我们小分队正在向前线运动的过程中,迎面与从前线阵地被押解下来的一队俘虏相遇时,突然有人用湖南茶陵乡音大叫了一声我的名字。

“你是谁?! ”我惊问。

“我是彭立德,你还记得吗?”对方答道。

“彭立德,我记得,你干么子?"

“我被俘了。”

“你是么子官?"

“政治指导员。"

“冒关系,不要怕,好好接受改造!"

  由于天黑,又是急行军,连他当时的模样我都没有看清楚,就匆匆地走过了。这种意外相遇的情景,确实让人终身难忘。

  彭立德,原是我在湖南茶陵育民中学时的何班同学。他是我们班的班长,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一九四四年日本侵略者占领茶陵县城的时候,我们曾一同与学校流亡到湖南鄦县山区炎帝陵的松林里,在用树皮搭建的临时校舍里继续上课。抗战胜利,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我们又从逃亡地迁回茶陵原校址。一九四六年五月左右,国民党为发动内战,借为“蒋委员长祝寿”之名发起了所谓“献机”运动(即蒋介石过生日要学生捐钱买飞机)。国民党的这一强奸民意、收刮民脂的作法,遭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抵制,特别是像我们这类贫困农民的子女。当时,我是学生会的主席。现在己记不起最先是谁牵的头,由茶陵一中、二中、协中、育民中学等学校的学生会主席,齐集聚在烈士陵园,共同决定以罢课的形式来反对这次“献机”运动。我因组织发动了育民中学的这次罢课,遭到了校长彭兴德的严厉惩罚,被迫离开了学校。从此,我与彭立德再没有音信,各奔一方。

  “队长听充我的这段讲述后笑着说:“小刘啊,你们真是有缘千里来相逢”我也不无感慨地说:“也许这就叫殊途同归吧!你看,他不是又回到人民的队伍中来了吗!”

战斗结束后,我奉命调到十八军敌工部教导大队一中队一区队任区队长。大队长姓苗:一中队中队长叫王行,曾是南京“中大”学生运动的骨干。我们这支新组建的特殊部队,在键为县师范学校集结完成后,沿宜宾、李庄、纳溪、蓝田一线,在长江两岸一路跋涉,进驻到川南重镇沪州市集训。

  在一片一胜利的欢呼声中,战友们的诉求,开始山原来一心只想夺取全国胜利而变得复杂化起来。有的想重反校园;有的想转入地方就地接管政权;有的想结婚安家。。。。

  一九五○年初,我突然接到“立接返回十八军政治部待命”的紧急通如,顿感茫然!军令如山,匆乘车赶到乐山,向军政治部报到。稍后,恍然大悟,原来还有一个解放西藏的任务正在等着我们去完成!枪炮声犹鸣在耳,硝烟和征尘尚未掸去,进军西藏的历史使命就落在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的肩上。

  不辱使命。我军历时两年多,征程近万里,全靠一双铁脚扳,一步一步地胜利完成了历史赋予“解放西藏,保卫西南国防”的使命。继而又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慨,修筑了由祖国内地通向西藏的大动脉――川藏公路。从此,一个封闭、落后的西藏,开始走向新生。我也开始走上了新的征程。

  光阴易逝,岁月难留。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已从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满头银丝的老人。当我们的祖国历经暴风骤雨。已开始和平崛起的时候;当我们自己的人生征途历尽艰难曲折,可以安度晚年的的时候,问候一声老战友、老同学:“你们好吗?”

并在此顺便将我在三十多年前身处困境时油然而发的一个心声《 卜算子。咏梅》词,献给你们:

独占春光早,笑在百花前。莫道红颜难为久,色残香未残。

早开胜迟开,丹心傲春寒。万紫千红东风舞,芬芳共满园。

 

 

附老照片于后

照片一  我和副区队长告别时,在泸州市一家照像馆的合影留念。右为作者本人,左为副区队长欧阳

 

 

照片二  在进军西藏途中,我军受到藏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张国华军长在接受藏族同胞的献礼――哈达

 

 

 

照片三  我在进军西藏途中翻越怒江天险南岸一座悬崖的留影。悬崖下是汹涌怒吼的急流深渊。如今这里已是天堑变通途的川藏公路。我进藏部队的数百名战友,为了今天而长眠在此

 

 

照片四  “胜利了!”这是我在翻过了怒江天险后的留影

 

 

写于2007 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纪念》前夕

联系地址:成都市一坏路北三段五十五号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