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需要诸多条件、气氛去营造,“尊重”则是和谐的一朵祥云。
“尊”者敬之。“尊重”即认可他人的尊严,并庄重虔敬待之。
一个人步入社会以后,第一个要学会的应是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信仰,尊重别人的权利。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明朝人薛瑄说:和而敬,敬而和,处众之道。马克思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
大至国家,小至家族,上至领导,下至百姓,何处不要尊重?何人不要尊重?
没有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的尊重,就没有和谐的家庭。没有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尊重就没有和谐的校园。没有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白领与蓝领之间的尊重,就没有和谐的企业。没有56个民族之间的尊重,就没有祖国大家庭的和谐。
和谐不是没有分歧,没有矛盾,没有个性。和谐指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处的法则。在处理诸多关系中,有一个沟通、照应、协调的杠杆,那就是尊重。失去尊重就会埋下怨恨。马克.吐温说过:每当人们不尊重我们时,我们总被深深激怒。被激怒了还能和谐吗?
母生九子,九子各别。人们的性格不同,学识不同,见解不同,情趣不同,生活方式自然也不同。有不同就会有碰撞、有争议、有切磋、有交流。这种不同和碰撞,并不一定会影响和谐,关键在于彼此包容,心存尊重。《论语.子张》中强调:君子尊贤而容众。相互尊重,海纳百川。
尊重不是虚伪地奉承,也不是言不由衷的赞许,尊重的前提是平等。不论尊卑贵贱,都需要受到尊重。一个真心实意平等待人的人,才会真诚地尊重别人。
和谐的前提是尊重。构建和谐社会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方方面面配合支持。和谐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维护。千头万绪,我们就从“尊重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