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者由于在企业中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既是企业各项决策、方案的执行者,同时又是企业决策、方案的组织者。在企业整个管理层面中,中层管理者人数最多,工作涉及面最广,上下联系最紧密,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企业全局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培养一支高素质、强有力的中层管理队伍,是提高企业整体执行力的关键,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中层管理者因自身角色及职责的需要,首先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管理知识,以及先进的思想和理念。而企业的现实状况却是:一般情况下,中层管理者虽已具备应有的文化素质,但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相对缺乏。这中间,无论是从专业技术骨干转型过来的,还是其它渠道进入管理层的,一般都不具备企业管理方面的系统知识。工作中,凭经验、凭感觉,往往感性多理性少,执行和组织中时常出现随意性、不稳定性,使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大打折扣,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中层管理者潜心学习,学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学适应管理需要的工作技能,学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先进的思想理念,逐渐具备一个企业中层管理者必不可少的综合素质。
二、中层管理者在执行决策中的坚定性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保证。中层管理者从企业管理环节上讲,就象一部机器的传动系统,由它带动整个机器的运转,它自身运转力度的强弱,决定这部机器的功效。因此,中层管理者在执行决策过程中由自身定力体现出来的坚定性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树立同企业荣辱与共的思想,把自己个人的事业与企业生存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爱岗敬业,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心无杂念地做好自己的事,为企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愿意并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潜能为企业工作。其次,作为中层管理者,还要正确理解和消化上级的决策意图,明确上级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另外,在组织贯彻执行上级决策的过程中,既要准确传达上级精神,既使自己领导的小团队的每个成员理解上级决策意图,又要把部门具体的工作计划安排和中层管理者自己成熟的指导性意见,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坚强决心传达给每个员工。在实施过程中,中层管理者不仅要统筹协调,控制局面,还要身先事卒,率先垂范,以自己赋有成效的工作影响、带动员工完成工作任务。
三、中层在组织职工将企业决策层确定的目标转化为结果的整个过程中,都不应该是一味地被动执行,而是应该在准确理解上级意图、明确工作目标、严格执行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执行者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这里的主观能动性,既指中层管理者自己,也指中层管理者领导下的小团队中的每个员工。在整个执行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到决策层。这点很重要,因为执行决策的过程也是决策思想实践的过程,为着企业共同的目标,中层管理者应该当好实践者、探索者,为企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智慧。
四、健全的制度机制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保障,为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保证企业运营中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各项规章制度。应该强调的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中不可缺少奖惩制度,因为员工的行为是需要激励的,同时也是需要规范的,先进人物应该褒奖,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执行力低下的人,应该批评处罚,在奖惩措施中,应以奖为主,以正面激励为主。
我认为,中层是执行企业决策、方案的关键环节,中层管理队伍中的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自觉学习、培养、锻炼自己,使自己具备一个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和品行,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执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