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音频】质量安全,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

[日期:2019-04-30] 来源:魅力建科院  作者:袁泳、张方 [字体: ]

    大家好!我是张方。

   又到了我们建科方言,说实事、讲人话!的时间啦。

 

    网络上流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但当质量安全对应一个企业的发展,纵说千遍万遍也不为过。质量安全,占据着“一票否决”的命门——无论哪个企业,它的技术再顶尖、品牌推广再成熟、服务水平再一流,只要质量安全出了问题,将永世没有翻身得机会。

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艾科卡在自传里曾道:“我对质量问题十分敏感,因为我一生都在搞买卖,产品质量的好坏一直是公司被人咒骂或被人推崇的尺度。”艾科卡为何敏感?因为产品哪怕只有0.001%的不合格,落到消费者头上就是百分之百。

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是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的矛盾随着大众消费力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凸显,老百姓对质量安全的神经越来越紧绷,已经无法容忍因质量安全问题出现系列事故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质量安全问题领域接连出现“雷暴”,三鹿集团曾经是中国的名优企业,是当地的企业明星和城市名片,然而,因为一场三聚氰胺事件,三鹿集团的名声荡然无存。吉林长春长生公司疫苗事件,轰动全国,相关责任人和多名领导干部受到严肃处理甚至刑事责任追究。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讲,中国早已获得“世界工厂”的称号,但中国制造却沦为低质低价的代名词。多年来,企业一味地追求大规模、低成本,使我们放弃了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工匠精神的口号虽然喊得震天响,可一旦涉及到生产成本,许多企业还是会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希望千百个教训能让我们真正看清什么才是最大的成本——一方面,因质量安全带来官方和民间的舆论讨伐消解掉品牌价值让企业迅速走向衰亡;另一方面,巨额的罚金和赔付以及市场禁入等沉重的处罚力度让企业最终困于笼中只能坐以待毙。

而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妄图采用危机公关来对冲舆论压力挽救品牌价值更是天方夜谭。前不久登上各种热搜得“成都七中试验学校食堂事件”,尽管经历了几重罗生门,最终被官方定性为有人故意伪造证据,但是谣言和虚假的图片在短时间内成指数级转发,激起了巨大的浪潮,将人们对于安全质量的焦虑置于流言的漩涡之中,造成了极大影响,甚至出现了群体性事件,一定程度上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产生了负面影响。以此为镜还可以看到,质量安全问题对于国有身份的企业来说,还存在着政治问题。

没有质量安全,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就会用脚投票,就会不惜远渡日本、欧洲去购买商品。当前,谁抓住了质量安全,抓好了质量安全,就能把握住高质量发展的要义,就能在竞争中占有先机。反之,如果在质量监管方面一直缺乏创新和亮点,丧失了把质量安全作为生命线的信念,再大、再辉煌的企业也只能一步步沦落为低端品牌乃至消失。

把好质量安全关,市场的监管是刚性要素,但最关键的是要刀刃向内。质量是生产过程的积累,只有在企业内部做到层层把关,点点控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有品质保证。“工匠精神”不是一句口号,一个旗帜,只有把“工匠精神”贯穿到生产、科研、质量管理全过程,专注打造高质量产品,企业才能具有品牌竞争力。

一句话,质量安全,永远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始点。

 

———————————————— 

好了,今天的建科方言就说到这里。

欢迎大家提供更多的话题及文稿,一起来讲建科方言,说说我们的所思、所想、以及我们建科人自己的故事。

文/党工部 袁泳  音/岩土所 张方

 


想了解更多?

敬请关注——魅力建科院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杨朋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