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张方。
又到了我们建科方言,说实事、讲人话!的时间啦。
经常听到结了婚有孩子的朋友抱怨,自己和配偶,或者自己和父母由于观念不一致,对孩子的教育总是产生分歧,教育效果很不好。确实是这样,小孩子在缺少判断力的情况下,面对不同的教育方式,往往不知道该听谁的,应该怎样去做才算好,两个人以不同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所达到的教育效果,还不如一个人来。
心理学中有个“手表定理”,是指当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很轻易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手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也就是说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关于“手表定理”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森林里面住着一群猴子,它们每天随着日出日落作息,生活平静而自在。一天,一个游客遗落了自己的手表,被一只聪明的猴子捡到了,很快它就弄懂了手表的用途。于是,这只猴子成了猴群的大明星,猴子们都来向它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也由它来规划。渐渐的,这只聪明的猴子威望越来越高,顺理成章的做了猴王。
猴王认为是手表给它带来了好运,于是在森林里寻找更多的手表。功夫不负有心人,它终于找到了第二块表,第三块表。但这些表却给它带来了麻烦:每只表的时间指向不一致,到底哪个才是准确的时间,它也懵了。当下属再来问时间的时候,它也支支吾吾的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变得混乱了起来。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手表定理”也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那就是要有同一个标准,并按照这个标准去实施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不应该有两个不同的标准存在,除非是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可以验证什么样的制度标准更适用,更符合企业的实际,就像是把两块表拿出来比较,验证哪个表的时间更准确。一旦制度标准被确定了,就要确保在管理中按照要求来行事,而不应该是今天一个事情这样处理,明天遇到同样的事情又那样处理。如果认为制度标准不太适用了,可以进行修订更改,但只要还在使用,就不应该超出制度之外去处理事情。
对于管理者来说,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在确定标准的时候,先要保证这个标准能够有效的传达,还要确保下属能领会自己的意思,按照这个标准去做,而不是走偏了。如果自己订立的标准中有自相矛盾,前后不一的内容,又或者自己没有确保这个标准的权威性,同样的事情下不同的指示,员工肯定就会陷入迷惑和混乱之中,整个团队也就乱套了。这就好比手上有一块表,不管这块表的时间对不对,他也只能按照这个表来看时间,但是如果你给他两块表,两块表的时间还不一致,他就无法选择了。到这个时候就不能怪员工了,管理者应该做的,是给员工正确的表,并明确的告诉他按照这个表上的时间来做事。
所以,我们在大声疾呼“企业的执行力太差”、“规划无法落实”的时候,也应该好好想一想,员工是不是带着多块“手表”在工作呢?
————————————————
好了,今天的建科方言就说到这里。
欢迎大家提供更多的话题及文稿,一起来讲建科方言,说说我们的所思、所想、以及我们建科人自己的故事。
(文/院办 刘文 音/岩土所 张方)
想了解更多?
敬请关注——魅力建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