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张方。
又到了我们建科方言,说实事、讲人话!的时间啦。
前段时间,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发了这么一条微博:公司部门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要定期清理小白兔员工,否则就会发生死海效应: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职,因为他们对公司内愚蠢的行为的容忍度不高,他们也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员工倾向于留着不走,他们也不太好找工作,年头久了,他们就变中高层了。这种现象叫“死海效应”;好员工像死海的水一样蒸发掉,然后死海盐度就变得很高,正常生物不容易存活。
尽管有不少网友认同这个观点,但这番言论还是引来了不少争议。有网友直接向周董发出了声讨,“你的意思是留着的都是能力不强的,走的都是能力强的吗?”也有网友指出,老员工对企业忠心耿耿却被打上“能力差”的标签,这样会伤了他们的心。
那么到底什么是“小白兔”员工?所谓“小白兔”员工,是指工作态度不错,价值观也匹配,但个人能力和业绩不行的那类员工。其实除了“小白兔”员工,还有“明星”员工,“瘦狗”员工,“野狗”员工和“牛”型员工的分类。最早据说是在阿里巴巴的人才盘点中提出的,通过参考著名的产品营销评估工具“波士顿矩阵”,以团队成员的两大基本价值——个人能力和公司价值观认同形成评估坐标,将员工分成了以上五类人。
“小白兔”员工的含义我们前面已经谈到了,还有其他几类员工,我们也来一一介绍一下。“明星”员工,是指个人能力强,业绩突出,对企业目标和价值观认同度高的员工。“瘦狗”员工,是指个人能力弱,业绩不明显,对目标和价值观认同度低的员工。“野狗”员工,是指个人能力强,业绩突出,但对企业目标和价值观认同度极低的员工。“牛”型员工,最大的特征就是特征不明显,随风倒,当一个团队中由“明星“员工成为主导势力时,“明星”就会成为他们的成长方向,反之,当一个团队中的“野狗”成风时,他们就会将“野狗”作为自己的工作榜样。
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明星”员工当然是最受欢迎的,“瘦狗”员工是最不受欢迎的,“牛”型员工还有培养的价值,至于“野狗”员工和“小白兔”员工,都不讨喜,但是关于这两者谁对企业的危害更大,曾经还有过激烈的讨论。目前来看,企业界的一帮大佬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小白兔”员工更加要不得。马云、任正非、史玉柱都曾公开表态,“小白兔”不能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小白兔”员工,往往让人无从下手或者不忍下手,正因如此,问题就会慢慢搁置,时间一长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小白兔”成长为“大白兔”、“老白兔”,企业大量的核心岗位被兔子霸占,形成兔子窝,就会失去战斗力,失去市场机会,所谓“劣币驱逐良币”正是如此。
“小白兔”员工要不得,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实际上,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要思考。为什么企业会出现“小白兔”员工呢?本身就不够优秀的人,是如何进入企业的呢?如果员工入职的时候是“明星”,最后又是如何变成“小白兔”的呢?第一个问题好解决,在招聘的时候把好入口关就是了。关键是第二个问题,员工由“明星”变为“小白兔”,肯定是有原因的。员工自甘堕落一般都说不过去,主要的原因就一条:企业没有给到足够的激励。不管是精神上的激励,还是物质上的激励,在员工的付出得不到让他觉得公平的回报时,他就会逐渐降低自己的业绩水平,由“明星”变为“小白兔”,一旦“小白兔”成窝,企业离被淘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管理的核心在于管人,管人的核心在于用人和留人。国有企业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何让员工都保持“明星”本色,不变成“小白兔”,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
好了,今天的建科方言就说到这里。
欢迎大家提供更多的话题及文稿,一起来讲建科方言,说说我们的所思、所想、以及我们建科人自己的故事。
(文/院办 刘文 音/岩土所 张方)
想了解更多?
敬请关注——魅力建科院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