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身实践活动访谈视频
添加剂和低质原料的滥用,是经常在外购买早餐员工的无奈。在职工食堂吃早餐的同事,或许会少一些焦虑,但希望增加口味和品种的变化,仍然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自己做早餐,对上班族来讲,似乎已经变成一种奢侈的浪漫。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大的障碍,何况水平还难以稳定的发挥。作为上班一族,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份放心、美味的早餐吗?
一天,听见隔壁小夫妻争吵,老婆讲:“谁说我没有做事情!昨天衣服不是我洗的吗?”老公说“那是你洗的吗?那是洗衣机洗的呃”•••••有时候想想,科技进步了,我们真的不需要完全手工啊!通过这次的“健康早点自制工法研究”活动,还真的有用洗衣机的感觉。花费很少的精力,完成不愿做的事情!
为了让职工食堂能不断推出,更健康更美味的早餐面点。工会与职工食堂经营单位——顺心公司一道,组织了“健康早点自制工法研究”小科研活动。
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是了解发酵技术。也就是按照食堂师傅给出的配方和流程,通过自己的实践,掌握制作普通馒头的基本工艺。同学们都积极地开始了实践,许多参加尝试的同学都取得了成功,不少人还带来了自己的成果,给大家分享。
看见大家的成功,我也认真地学习了蒋师傅的示范视频、整理了关键步骤和配方。不过,没有像蒋师傅那样,采用完全手工的方式制作。而是借用了面包机进行和面、发酵。仅仅在揉面、切块这道工序,采用了手工操作(耗时8分钟)。放入蒸格、二次发酵、汽蒸的操作,没有占用多少人工时间。自己最终对成果的评价是“非常满意,劲道好!”
第二天,采用了同样的流程和配方,只是加大了原材料的用量,由最初250g面增加到了400g,结果和前次一样,“品质相同,自我感觉良好。经过统计,整个制作过程共耗时117分钟。然而,手工操作耗费的时间大约12分钟,相当于从办公楼到楼下食堂充卡的时间。真正践行了课题组提出的“健康+美味+效率+稳定”的目标。
两次实践的成功,坚定了进一步探索的信心!接下来准备探索的是“不同工序参数的变化,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到时候再与大家分享心得!
图/文 张扬 视频采编/杨朋
2018.6.11
附:
制作配方:
普通面粉500g,水250g,糖30g,酵母粉3g。
工序流程:
1、面粉称重等;
2、和面、发酵 1:05分钟(由面包机完成);
3、揉面,切块(8分钟,手工完成);
4、蒸格刷油,装入蒸格;二次发酵 10分钟(加盖静置);
5、汽蒸 20分钟(水开以后,放入蒸格开蒸)。
机器和面与发酵
倒出发酵好的面团
揉面后切块装锅
想了解更多?
敬请关注——魅力建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