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组织国内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国家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的专家共14人,莅临我院进行国家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的重新认定评审。参加评审的领导包括: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原副司长)武涌、胥小龙,住建部科技发展中心郭梁玉,四川省住建厅副厅长于桂、住建厅勘察设计与科学技术处处长胡明福。四川省建研院院长王德华、书记邓胜全、副院长张瀑、总工程师吴体、顾问高永昭、于忠所长、刘晖主任工程师,以及节能所的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评审。评审工作由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胥小龙主持。
一、测评机构工作情况汇报
我院建筑节能研究所所长于忠向与会领导和评审专家组,汇报了我院及检测中心自批准为国家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近3年来的整体运行和自评估的情况。汇报从测评机构基本情况、开展的建筑能效测评工作、测评能力自评估、管理部门下达任务完成情况、制定的管理体系、人员情况、主要仪器设备(检测项目)及其检定/校准、测评项目一览等八个方面展开。
1.测评机构基本情况
我院建筑能效的检测归属于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院对其建筑能效进行综合评定。院及中心均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质量方针和目标。中心通过了计量认证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全面完善了建筑节能领域的计量认证参数,含盖了建筑节能的所有领域。近三年来,我院及检测中心围绕国家级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建设的要求,以及建筑节能工作需求,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积极承担住建部和住建厅安排的测评任务,积极开展建筑节能科技创新和编制技术标准。在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建筑节能科研以及对外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共计约1692万元。其中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投入约297万元;建筑节能科研投入(含获得各方面的科技资金资助)约1315万元(建筑节能技术研发投入879万;标准规范、图集编制投入146万),对外交流、人才培养投入约80万元。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院及检测中心已建设成西部地区最先进的建筑节能实验室和国家级的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其测试范围能够满足建筑节能的各项要求,能够承担对采用不同类型建筑节能方案及措施的大型工程进行测评。
2.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住建部的要求,对获得国家财政拨款专项资助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项目,由全国7家国家级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进行测评,检查是否认真实施和满足要求。自2008年以来,我院及检测中心受住建部委托,承担了由住建部安排的第二批、第三批和第四批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共49个,涉及云南、重庆、贵阳、西藏、安徽、宁夏、陕西、青海、湖北等9省。截止2011年11月,完成了对已竣工的36个示范项目工程的能效测评,出具能效测评报告36份,其中出具能效测评标识报告10份。其余13个项目由于不具备测评条件或示范项目有所变动,有待住建部调整。
在积极承担住建部安排的任务同时,受四川省住建厅和成都市建委的委托,我院及检测中心对省内的16个国家级示范项目均进行了预测评,积极配合四川省住建厅进行项目的验收。如:住建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龙锦慧苑”住宅小区、成都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可再生能源示范、成都财富双楠天友国际酒店节能改造、摩玛城住宅小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成都海洋乐园可再生能源项目、锦江创意科技大厦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金堂观岭国际社区布鲁泰尔酒店3星级绿色建筑、彭州中节能新时代广场2星级绿色建筑等。
3.建筑节能科技创新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我院开展的科研课题技术领域的属性中,属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的占50%以上。已完成并通过验收鉴定的建筑节能科研课题共8项,如《长江流域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规划研究》(住建部下达)、《建筑能耗数据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省住建厅下达)、《适应成都地区不同地质水文条件的地源热泵关键技术攻关》(成都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等。其中《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研究与应用》获得2010年住建部华夏科技奖二等奖,《建筑节能保温隔热工程震害调研与抗震技术措施研究》、《长江流域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规划研究》获得2011年住建部华夏科技奖三等奖。
目前尚在开展的建筑节能科研课题共8项,如《采暖空调系统运行过程能效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科技厅下达)、《农村集中居住区建筑节能技术措施研究》、《农村小型公建项目地缘热泵空调系统应用技术研究》(成都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外围护结构综合热工性能评估方法在节能居住建筑中的应用技术研究》(省住建厅下达)等。
4.主编和参编的建筑节能相关的技术标准
围绕建筑节能技术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我院积极参加了3本国家标准、4本行业标准和9本地方标准的编制和修编。如:《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参编)、《透光维护结构太阳得热系数检测标准》(国家标准,参编)、《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参编)、《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保温隔热工程质量验收规程》(地方标准,主编)、《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地方标准,主编)、《成都市地源热泵应用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地方标准,主编)等。
5. 为制定和修订地方建筑节能政策及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我院及检测中心在积极参与四川省及成都市的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同时,还作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助手和帮手,为制定地方建筑节能政策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推动省内的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参与制定和修订了《成都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四川省建筑工程建筑节能检测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的规定》、《四川省可再生能源规划》、《成都市可再生能源规划》、《四川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管理办法》、《四川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四川省节能能源条例》、《成都市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备案登记公示办法》等。
6.开展建筑节能技术交流,培训技术人才
我院及检测中心通过对外交流、参加国内举办的培训班、内部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人员的培训。为了拓展视野,促进我院及检测中心节能工作更加有效的开展,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先后组织人员到“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建筑科学研究院”等进行了参观考察,参加国内有关建筑节能及能效测评的技术交流和培训会。同时,协办了5次建筑节能技术、材料和产品的交流推广博览会。
积极参加对外技术交流,先后与德国、日本、加拿大、奥地利等国家就建筑节能技术进行了交流。2010年,派出1名技术人员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瑞典建筑能效标识培训团。2011年,派出4名人员赴奥地利参观考察,并就建筑节能、低碳、零能耗建筑应用技术,与奥地利国家科学院和设计单位建立了合作意向,双方先后进行了互访。近年来,我院还与加拿大红外热像学院进行合作,开展“红外热像在建筑中应用”技术课程培训,在红外热像技术领域培养了专业的技术人才。
我院及检测中心除自身加强人才培养以外,同时还积极配合省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总站及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建筑节能检测、设计、施工验收等专项培训,对建筑节能设计、监理、检测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先后完成了对绵阳、泸州、自贡、巴中、达州、内江等市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建筑节能检测培训工作。编制了《四川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培训教材》,并于2008年起每年对全省检测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目前通过培训和考核的人数达千余名。
二、专家组检查及评价
专家组听取了我院及检测中心工作情况汇报后,实地检查了建筑节能检测实验室的工作环境条件;查看了人员配备及培训台账及记录、仪器设备配置及检校台账和使用记录等;查阅了出具的测评报告及原始记录、科研课题和标准规范等相关文件,并在检查中进行了质询和认真的讨论。经过专家组检查和讨论,给予评价如下:四川省建研院及检测中心作为国家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三年来,围绕建筑节能,开展了大量的相关工作,很好地完成了住建部、省住建厅和成都市建委安排的民用建筑能效测评的各项任务。共投入1692余万元,用于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建筑节能科研以及对外交流、人才培养等,形成了设备条件较为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组织机构合理的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同时,四川省建研院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建筑能效测评相关的研究工作,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住建部、省科技厅、省住建厅下达的科研项目;承担了多本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编制与修订;积极拓展技术服务与咨询工作,服务于社会。为推动我国及四川省的建筑能效测评工提供了技术支支撑和引导,成绩显著。
经讨论和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四川省建研院及检测中心达到了国家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的相关要求,建议再次认定四川省建研及检测中心为国家级能效测评机构。
三、领导指示及重要讲话
专家组评审完毕后,武涌巡视员、于桂副厅长、胡明福处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武涌巡视员指出: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节能减排大政方针具体实施策略,是“十二五”期间建筑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对建筑节能示范项目投入了大量资金,其效果应由能效测评机构作出公正、科学的检测评价。为此,住建部安排全国7家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分别对示范项目进行了测评。四川省建研院及检测中心圆满地完成了测评任务,出具了可信的测评报告。近3年来,四川省建研院及检测中心投入了大量资金,完善了建筑节能检测实验室工作环境及检测设备的配置,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积极开展了建筑节能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标准的编制;加强了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在完成住建部安排的能效测评任务的同时,也积极承担了地方安排的工作任务,起到了国家级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的作用。希望四川省建研院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测评机构的能力建设,继续发挥国家级测评机构的作用,为四川省和西南地区的建筑能效测评做出贡献。
武涌巡视员在讲话中指出,建筑节能的力度越来越强,要尽快使建筑节能的目标提高到65%。建筑能效测评应形成制度,采用国家推动和市场选择相结合的方式,纳入国家制定的绿色行动方案中。各地应加强建筑能效测评制度的建设,使建筑能效标识逐步普及化。要把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的加设与推动国家重点试验室结合起来,使测评机构健康发展。要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特别是既有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测评机构应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基础数据和改造方案。四川省建研院及检测中心具有殷实的工作基础和经验,应积极发挥作用。四川省住建厅要高度关注四川省双流县绿色城镇示范项目,其能效测评应由四川省建研院及检测中心承担。
于桂副厅长在讲话中指出,四川省在城乡建设发展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节能减排大政方针,在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较早地开展了科研和工程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四川省建研院及检测中心在各级部门的支持和自身努力下,为四川省建筑节能政策的制定、建筑节能的创新、建筑能效的测评和技术服务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圆满地完成住建部和地方安排的建筑能效测评任务。最近,四川省建研院又完成了组建“四川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可行性研究。这是四川建设行业首个组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希望四川省建研院更加努力,把加强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能力建设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结合起来抓,为推动四川省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于副厅长和胡处长均表示大力支持四川省建研院的建筑节能和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双流县是国家批准的,也是四川首个绿色城镇示范县,四川省建研院作为国家级的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应承担起测评工作任务。
王德华院长最后做了总结讲话,对住建部和省住建厅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能效测评机构的能力建设,发挥国家级能效测评机构的作用,并按照要求抓紧“四川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积极为四川省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服务。
建筑节能研究所
科研技术部
20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