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的行使权利,如果权利人在诉讼时效内不行使权利,诉讼时效过了以后,就不再享有胜诉权。结合我院历年债权时间,学习领会诉讼时效相关法律知识,有利于积极维护我院的合法权益,降低风险。
一、案情简介:刘某向王某讨要欠款纠纷
1995年,王某向刘某借款2万元并出具借条。后刘某多次催要,王某一直拒不还款。2014年底,刘某将王某诉至法院。王某辩称此案已超过二年诉讼时效。
二、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刘某多次催要欠款的行为引起了诉讼时效的中断,诉讼时效期间并未超过,依法支持了刘某的诉讼请求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尽管本案起诉时间距借款时间相隔十几年,但刘某不停催要欠款的行为引起了诉讼时效的中断,故刘某的诉讼请求能够得到支持。
三、关于诉讼时效的几个问题
1、什么是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2、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后果
诉讼时效的时间,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债权到期后的二年或者三年的时间。为什么会有两个时间呢?因为在2017年10月1日之前,法律规定的一般债权的诉讼时效是二年,2017年10月1日实施《民法总则》后,一般债权的诉讼时效被修改为三年。所以按照目前实施的法律,一般债权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其公力救济权归于消灭的一种时效制度,一旦过了诉讼时效,权利人将失去胜诉权利,即胜诉权利归于消灭。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如权利人有相应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人民法院会判决权利人胜诉,如果义务人不履行法院判决书确定的义务,权利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
3、如何举证证明诉讼时效中断
依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原告举证诉讼时效中断时,要提供原告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证据,就能证明诉讼时效中断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结合我院实际,对于通过多种手段催收仍不能分期回款,具有现实风险且随着时间推移风险逐渐加大的债务建议使用发催收函、律师函、起诉的方式,上述方式相较于电话、短信,具有更强的证明力。
4、讼时效中断有什么用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所以说诉讼时效中断是行使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有效的保证了自己的胜诉权。对于当事人而言,最为重要的是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法律之所以设立诉讼时效制度,就是督促债权人要尽快有效的主张自己的债权,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警示我们加强对自己拥有权利的维护和管理。
发展经营部
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