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if !vml]--><!--[endif]-->
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关于印发《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检测室、各部门:
检测中心2018年度工作会于2018年3月2日召开,中心主任吴体在会上对2017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2018年主要工作进行了部署。现将检测中心《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安排》印发,请你们认真组织学习,做好总结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2018年各项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检测中心《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安排》
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2018年1月8日
<!--[if !vml]--><!--[endif]-->
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2018年1月8日印发 <!--[if !vml]--><!--[endif]-->
附件:
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安排
吴 体
2017年工作总结
一、总体生产经营情况
<!--[if !supportLists]-->1.<!--[endif]-->经济效益:
略
<!--[if !supportLists]-->2.<!--[endif]-->报告发放:
略
二、标准编制与科研工作
2017年中心共开展6项科技项目。在课题研究方面,中心承担的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及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研究与示范》已顺利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目前还参与省科技培训计划项目《四川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科普人才培训》。值得一提的是,中心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参加的科研项目《动力特性测试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获得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标准编制方面,2017年检测中心新参编标准图集2项,其中《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加固图集》已经批准实施。完成编制地方标准3项,包括主编的地方标准《四川省在用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性鉴定标准》和参编的地方标准《四川省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四川省建筑地下结构抗浮锚杆技术规程》均顺利通过了省住建厅组织的审查。
三、能力建设
1、设备投入
2017年中心设备采购投资约74.89万元,主要购置的设备包括微型拉拔仪DH3821静态应变测试分析、超声波测厚仪等32台套。与2016年相比减少较多(2016年中心设备采购投资125.5万元),这主要是由于为了配合院里承担的科研项目的配套经费将部分设备放在院里摆账入库的缘故。
<!--[if !supportLists]-->2、<!--[endif]-->人员培训、岗位管理
中心的人员培训工作有序进行。中心组织了检测人员新上岗及继续教育培训78人,中心派员参加外部各相关部门组织的技术及管理培训,包括:实验室和检验机构内审员培训5人,取得了相应的内审员资格证书;无损检测人员换证培训、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宣贯培训会、2017年度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取证换证培训、不确定度培训、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培训,派员参加第十三届全国桩基学术会议等。这些培训和交流有效提高了中心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对于检测机构来说,能否拥有高水平的的人员是实验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我们积极适应新常态下检测人员培训取消的政策调整,中心的上岗及继续教育满足了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检测机构的人员培训要求,利用我中心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使得中心的培训成了一个亮点,很多外面的机构也想参与进来。最近几年我们引进了很多年轻的检测人员,有很强的求知欲,但是苦于不知从何学起,没有系统的技能培训供给,只能从点点滴滴的工作中积累,经常我们看到群里窗口发现的低级错误屡见不鲜。具体操作层面的技能是不可能通过中心每年集中安排的新上岗和继续教育培训来解决的,而应由各检测室通过部门培训、师带徒等方式使年轻检测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
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中心通过加强日常管理,以及外部监督评审、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2017年10月由省质量技术审查评审中心组织开展了对我中心的“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扩项)评审”,11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CNAS)安排对我中心开展复评和扩项现场评审。两次外部评审在中心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配合下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也通过专家的现场指导和后期整改促进了中心质量管理整体水平提升。
2017年7月组织了实验室及检验机构内部审核。分别开具“不符合项报告”9项、2项,均为一般不符合项。不符合项由对应责任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整改。9月组织开展了中心质量体系运行管理评审,并对上年度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意见进行了督促落实。内审及管理评审结果显示,通过持续改进、措施完善,检测中心经营、生产管理均处于有效控制,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得到贯彻落实,技术能力满足检测试验室、检验机构的要求,质量体系达到了充分性、适应性、有效性,整体运行正常。
五、质量控制
(1)能力验证与能力比对
2017年中心共完成能力验证12项。其中,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的合格能力验证提供者组织的能力验证10项、四川省技监局能力验证2项。全年能力验证覆盖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有害物质、力学性能、无损检测等5大类34个检测参数。满足检测机构质量控制计划要求及CNAS能力验证覆盖领域及频次要求,各项验证结果均为满意。
(2) 质量监督
2017年中心共下达质量监督46项。其中,监督类别中属新上岗人员4项、新标准启用4项、新设备6项、日常监督25项、标样比对1项、人员比对1项、能力验证1项、测量审核1项、涉及公共安全的监督1项、司法鉴定监督2项。质量监督员按照下达的质量监督计划,对本中心的检测工作开展了质量监督工作。全年共完成质量监督42项,完成预定计划的91.3%,其中新上岗人员3项、新标准启用4项、新设备5项、日常监督21项、标样比对1项、人员比对1项、测量审核1项、司法鉴定5项、公共安全1项。
在检验机构方面,共下达现场观察计划7项,计划覆盖到所有领域检验项目,实际完成9项,超出的2项为补充2016年未完成的监督。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质量监督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中心施行了检测报告日报制,针对当日所有签发报告进行质量监查,分别对原始记录、量值溯源、依据标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通过对报告质量“最后一公里”的有效管控,提高了人员质量意识、降低了检测中心质量风险,提升了报告质量。
(3)设备期间核查:2016年全中心共计对36台套设备、2种标准物质制定了期间核查计划,目前35台套设备已经完成核查并提交核查记录。
六、经营工作与平台搭建
1. 资质平台建设:
根据检测市场需求,各部门积极梳理业务参数,完善能力建设,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向技术监督局提交了扩项申请,并于2017年10月接受了扩项评审,于2017年12月取得了计量认证增项证书,涵盖本部及天府新区分场所的批准的项目共10类55项572个参数,为承接噪声检测、防雷检测、路基、地下工程检测等搭建了平台。在国家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背景下,为中心新开展了套筒灌浆连接的项目参数扩项和检测工作。2017年度中心向省技监局办理了39本标准变更备案。
2017年中心接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检测机构和检验机构认可复评审,并顺利完成整改工作。通过与来自全国的行业检测机构评审专家的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了中心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2. 经营工作:
面对检测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各检测室积极开拓市场,参与检测投标活动,成功中标成都轨道交通1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项目工程检测、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鉴定服务等项目,继续推进与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签订成都万科2017-2018年度室内环境检测集中采购协议,有效推进与华润置地(成都)公司的合作,2017年与其签订地基检测合同额500余万元。根据成都市建设委员会关于业主方与检测单位签订合同的政策要求,积极推动与万达地产、恒大地产、龙湖地产、成都天投、成都兴城、成都高投、成都城投等业主单位的合作。
七、检测中心的挑战与机遇
回顾中心一年来的工作,在中心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心的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也看到了一些改变,但是我们更应当清晰的认识的我们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应当清晰的认识到,尽管每年我们都在投入经费采购大量设备,但是中心自身能力建设投入占产值的比例非常低。虽然采购的这些设备种类很多,但是其中更多的是设备的新旧更替,用于新项目、新参数检测设备屈指可数,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其中不乏中心内部的重复建设的设备投入,环比川内的检测机构,其他检测机构在设备投入上的力度很大,以前我们为之自豪的“人无我有”的硬件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仅是一个量化的指标,但是它直观的反映着我们中心的业务活力,靠着几台老设备、老三样的检测参数守业是守不住的,尽管我们的机构运行的体制机制上还需要时间优化,但是我们中心的每一个员工都应当有危机意识,中心也将努力捋顺管理流程,为提升中心能力建设提供可行高效的制度支持。
2018年将是成都市检测市场变化最大的一年,随着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监管系统的启用,所有样品均使用二维码、芯片植入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从进场、取样、送检、试验、报告出具等全环节监管覆盖,同时绑定取样、送检、检测各环节的责任人,随时可追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该系统实行了对见证取样、送检、检测报告全过程的监管,大力打击了违法的检测机构,压缩了此类弄虚作假检测机构的市场空间,我们应当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摆脱以前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健康的市场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调整作业流程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检测服务,体现我中心的品牌价值。
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中心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造
按照院改革的要求,今年要全面完成检测中心的公司制改造。按照院的整体改革布局,建立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立足中心基层实际,创新管理思路,通过参数调整、场地整合、业务重组和流程优化,创新思路转换职能,推行检测中心实体化,完成检测中心公司制改造的顶层设计。
二、全力推进实验室能力建设
按照院2018年工作计划中对院区整合的要求,中心要对各检测室的检测区域进行统一的规划调整。各检测室需要服从大局,认真谋划,本着高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进行统筹布局。
利用实验室优化整合工作的契机,大力改善实验室的环境的同时,各检测室也要认真研究设备能力提升的需求及可行性,全面提升中心设备能力,争做“人无我有”的变量,不要“人云亦云”的增量。在设备能力提升时,设备管理方面要注意捋顺院和中心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为配合院里承担的科研项目的配套经费而将部分设备放在院里摆账入库的情况。对于不属于中心的设备物管部应拿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以使设备的管理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工作。中心要充分利用院里的优质师资力量继续坚持并拓展其深度及频次,2018年我们要按照体系文件的管理要求,组织实验室全体人员加强对相关管理规定的学习,进行实施分类培训。除现有的业务职能培训外还须进行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教育。按照中心人员分级实行送培、实训教育、技术交流等多样化培训。而企业的发展对人员执业素质的需求也迫使我们要加大对人员培训的力度,将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常态化并和员工的考核、执业、评优挂钩。
三、强化分场所管理
做大做强天府新区分中心。在天府新区分中心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将天府新区分中心注册为检测中心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要加快工商注册、场地落实的进度,要完善组织架构,规范内部管理,发挥院和检测中心的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融入天府新区建设,快速做大做强。
分场所的运行有效拓展了中心的业务半径,2018年将重点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加强检测过程关键环节的控制,采用飞行检查、报告抽查、样品复测、模拟内审的方式进行分场所的管理。
除了强化中心层面对分场所的各种管理外,各分场所的依托部门也要加强对分场所的行为管理,避免在与合作方的业务合作过程中出现不利于中心的事情。
四、经营工作与资质平台搭建
(一)资质平台:
检测中心的计量认证参数扩项,应该保持常态化,大家要随时关注标准变化、市场需求和政策文件,梳理出需要增加的参数,提请中心研究配备资源,不断完善能力建设,条件成熟即可申请扩项。尽管扩项认证工作会耗费一定的精力和财力,但是我们必须要开展这项工作,这样才能不断扩大我们的检测能力和承接业务范围(只要有必要,中心可以每年开展一次扩项工作),我们一定不能超范围使用资质印章,各检测室授权签字人及用印部门要严格把关,高度重视超范围用印问题。
(二) 加强检测鉴定投标及后期服务水平
经营部和各检测室要继续关注投标信息,积极参与检测项目投标。现在成都市建委要求检测项目签订合同的主体必须是建设单位,而建设单位对检测单位的服务水平方面有更多的要求,去年集中签订检测合同的客户,多有反映中心的报告进度方面及与甲方及时沟通方面还达不到他们的期望,相关检测室要总结去年与业主单位合作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为业主单位提供检测的服务方案,用于投标及项目接洽,同时加强内部流程管理,对于集中签订合同的检测项目,要有专人登记样品接收信息及报告发放节点,及时催发报告,并建立与甲方的沟通平台,与甲方保持良好的沟通,提升中心的整体检测服务水平。
五、继续加强质量管理
内审及管理评审是年度例行工作,2018年中心将进一步改进内审和管理评审的质量,以持续提高中心的质量管理水平。优化调整现有中心内审员组成,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管理素质高,覆盖层级多的内审员队伍,保障中心质量管理水平。
中心在满足评审准则中对能力验证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中心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求能力验证提供商、通过参加测量审核、机构间比对、质控样品测试等途径加大能力验证的覆盖面,该项工作年内要覆盖中心本部及分场所。力争建立覆盖基础参数和交叉项目的质控样品库,并将能力验证与新上岗人员技术考核、监督等工作相挂钩。
六、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筹备
鉴于相关优惠财税政策的到期,中心要未雨绸缪对照高新企业的相关要求,在专利和课题方面做进一步的储备。结合国家财税政策,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系统分析检测中心现有资源,依托院的强大科研力量,重点做好检测技术方面的课题研究和标准编制工作,深入挖掘检测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申请专利加以保护,加强中心科技成果的评价、登记和转移转化工作,在新设备、新装置研发和新技术应用方面有所突破,为中心申请高新企业认定做技术储备。
七、做好体系文件转版工作
据悉,最新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将于2018年正式发布,届时,中心将成立转版工作组,按照准则要求做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换版工作,将实验室、检验机构和计量认证三套体系合而为一。要编制一套既符合新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又契合中心实际的体系文件,需要结合中心的管理要求,围绕“人、机、料、法、环、测”六大要素,全面梳理现有的质量管理文件和行政管理文件,对已不符合发展需要的制度进行剔除,对需要增补的规定进行增补,对需要调整的进行调整,确保体系文件全要素、全场所、全人员的覆盖。
八、建立完善诚信管理机制
在每年的工作报告中我们都在强调诚信建设。去年政府加大了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多家检测机构被处罚。从工作岗位的重要性看,中心每个人员的岗位都是关键岗位,而中心个别人的不诚信行为可能给整个中心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中心绝不允许不诚信行为的出现。
在运行机制上,必须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处力度,让“失信成本”远远高于“守信成本”。听到中心有少数人说现在的外部环境恶劣、打打让手也是市场行为,生意不好做,给钱的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在我们中心要旗帜鲜明的对这些论点说不!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契约经济,信用缺失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我们是具有企业的属性,我们也要生存和发展,但是我们是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公正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不作假是我们的底线也是我们的生命线,因此我们要建立鼓励守信者、处罚毁信者的机制,让不讲诚信、不守底线的人付出沉重的代价。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恶劣或别的检测机构怎么不规范,我们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线,2017年发生的各类工程质量事件的判决结果值得我们每一个检测人员借鉴和警醒。中心的所有检测人员均应严格执行中心质量方针、程序文件和服务承诺,按照《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工作作风建设若干规定》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决不允许出现违背行为公正的事情,每个员工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各位领导、同事们,新的一年,外部环境对我们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希望大家坚守诚信底线,共同应对挑战,维护好中心的品牌,把中心的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科研技术等各项工作做好。
2018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