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质量管理:
2014年度共出具检测报告37657份,技术服务报告3933份,其中院2171份、中心1762份。组织完成2014年院质量体系内审工作;参与完成了检测中心的国家实验室复评审工作,制定作业指导书和管理文件,并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不符合项组织整改。
组织开展院内技术服务报告抽查4次、专项设计质量抽查1次,共抽查报告137份,样本覆盖所有审批人及90%以上的报告审核人和项目负责人。共发出整改意见书119份,针对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开展调研,定期召开生产管理会进行案例分析听取改进建议,按照院针对技术服务程序签字人员调整的管理要求,组织研讨制定了相关文件。
完成中心2014年质量监控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参与能力验证及测量审核14项,内容覆盖中心80%检测领域;并通过科室间比对、机构间比对、质控样复测等方式开展内部能力验证5项23人次。
在检测中心内部开展飞行检查4次,抽查检测报告500余份。对发现的问题积极落实整改并采取预防措施,上述工作做到了中心本部及外设机构检测业务全覆盖。
2、 生产管理:
2014年完成了院技术服务报告的信息化管理与归档工作,统计和分析了中心业务科室间交叉、重复的检测项目及参数,为中心下一步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基础数据及相关建议。
完成了中心314份原始记录及中心样品状态的统一标识及系统管理工作,并对回弹测强等多部门开展的检测项目的报告格式等内容进行了统一。
结合我院报告签发流程特点与专业公司联合研发基于手机和电脑平台的报告审批及资料管理软件,目前已经具备上线调试能力。
3、健全完善安全质量管理
今年以来根据我院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及相应的制度文件运行情况,分别送培13人参加安全员集中培训并通过考核,目前能做到安全管理人员覆盖全院所辖各所室,安全员职责能够在实际中贯彻落实,提升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4、强化安全检查力度
年度开展安全日常检查4次,专项检查2次发放安全宣传手册600余册;宣传画册50余套,组织安全专项学习13人次,跟踪签署外部安全协议的项目现场执行情况2项,通过上述手段加强院区、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提高了员工安全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检查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及专项检查相结合;部门自查自检,对安全隐患坚决予以排除,并落实相关责任人责任。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并限期整改,确保问题闭合。同时,对各类检查和自查的问题整改闭环情况进行汇总。
5、积极开展技术交流
为不断提升人员技术水平,共举办技术、安全、质量类培训讲座4次150余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丰富了员工的专业知识。
6、强化内部管理
生产管理部实行了工作计划月报制度,部门逐月制定工作计划上报院领导并在内网公示,请领导及同事进行监督,并在次月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未能完成的需要说明情况,量化了目标保证了效率。
加强报告用印管理明晰用印流程,制定了《用印通则》等管理手册,使印章管理更加规范化。
2015年主要工作安排
1、依托目前已经形成的技术报告抽查的工作制度,逐渐由之前的发现问题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共性问题的梳理归纳;定期通过技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报告质量。
2、加强专项设计、综合设计、咨询等业务的质量监控,通过采用内部交叉检查,外部专家评审等手段发现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
3、针对科技楼改造的实际情况继续做好院及公司的安全管理的督查工作,定期对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情况抽查。落实一线部门安全责任,加强安全员培训与教育;加强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力度,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核查,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培训及演练。
4、加强检测中心项目抽查发现在检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依托信息化手段做到检测过程的可视化及可追溯性,并适时向现场检测领域延伸,
5、加大报告抽查的力度,重点对报告中频繁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形成定期通报制度。对多部门开展业务进行的报告、记录的规范化管理。
6、围绕生产活动,结合鉴定咨询类业务的特点加强内部技术交流,依托能力验证、测量审核等质量监控手段加强内部能力验证频次及覆盖范围,举办沉降观测等专项技能竞赛1-2次。
7、履行院及中心行检测中心质量手册中分配的相关职能,完成上级部门、院及中心交办的其它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