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紧急营救-银厂沟救援纪实快报

简报(快报之二)

[日期:2008-05-17] 来源:  作者: [字体: ]

    5.12汶川大地震时,我院预应力及钢结构研究所5名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彭州市银厂沟某度假村开展现场房屋质量检测工作,受检测的在建房地震时屋突然坍塌,一名技术人员刚安排完工作到室外,四名技术人员正在两层房屋的底层开展工作,室内一名技术人员听见有人喊地震并感觉到震动后跑到了室外,另外三名技术人员因躲避不及被垮塌的房屋掩埋。因通讯中断,两名能活动的员工与现场其它未重伤的人员一道顶着余震,不断呼喊、寻找被埋的同事并开展营救,后因缺乏工具、大雨、余震等因素施救困难,不得不下山求援。13日下午16点,步行到彭州的两名员工通过电话向院报告了这一情况。

院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工会主席李宏富带队立即出发前往彭州接回这两位同事并了解情况,14日一早,彻夜未眠刚从彭州赶回不久的工会主席向在院的院领导通报了情况,鉴于情况严峻,院领导当即决定立即组织营救队伍,由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纪委书记率队、劫后余生的员工李时勇为向导的19名队员于上午9点20出发前往银厂沟实施营救。许多员工知道后在院门口送行,并祝福。

11点40分到达小渔洞大桥前,因大桥垮塌,只能步行前往银厂沟,队员们扛着铁锤、钢钎、千斤顶、钢筋钳、葫芦吊等工具向沟内进发。一路上余震不断、塌方不断、道路阻塞。但队员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时间就是生命”,能早到一分钟,同胞生存的希望就多一分几率。队员们想尽办法奋力向目的地进发,于16点左右到达现场。通过呼喊、敲打等方式确认还有人员活着的时候,开始实施营救计划并向先前空降到沟内的解放军求援,冒着余震和塌方的危险实施营救。。。。。。。

经院组织的营救队和空军救援队以及建设方工作人员全力营救,于15日凌晨2点过,两名被埋60个小时的人员被成功从废墟中救出,其中一名为我院工程技术人员刘明辉,救出时发现他手部被严重压伤但头脑十分清醒。我院另外两名员工也被找到,经确认已经殉职。15日早晨,由于条件有限和需要尽快转移伤员进行救治,营救队无法将这两名殉职员工的遗体取出并带走,对遗体进行了临时掩埋,以烟代香,举行了简单的告别仪式。随后用竹子制作的担架将伤员抬下了山,并让前来救援的120送往了医院。

19名营救队员安全返回。他们是:陈 江、陈志德、邓典达、李时勇、刘继云、刘文兵、刘玉生、王云中、吴明前、吴小亚、肖 程、徐朝根、杨家财、姚保华、张宗均、朱志燕、高永昭、李宏富、张 扬。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沿途我们看见了先期到银厂沟的军队,由于装备有限,用最传统的方式在积极营救伤员。在我们求援后,迅速地给予了支援,在营救队员经过长途跋涉十分疲劳的情况下给予极大的鼓舞和帮助,为营救被埋伤员赢得了时间。红十字会员、志愿者:田科医生,正在成都休假,灾情发生后就立即到红十字协会报到,途中遇到我们的队伍,在得知我们前往营救人员后,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后,便随队前往,一直参与救援工作,全力救治刘明辉并护送下山。其间我们还看到多名红十字会的医护人员在积极寻找有生命的人员,非常尽责!在这里向解放军和志愿者们致敬!!!

 

震害图片(快报之三)

 

 

大量滚石

道路被塌方阻塞

也有抗震措施和建筑质量好的建筑屹立

地震后以水著称的银厂沟,所有地表水突然消失了,鱼被大量干死掉

 

【内容导航】
第1页:简报(快报之二) 第2页:队伍行进图片(快报之四)
第3页:现场图片(快报之五) 第4页:营救图片(快报之六)
第5页:告别图片(快报之七) 第6页:运送伤员图片(快报之八)
第7页:特别鸣谢图片(快报之九)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季伟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